和阿力(化名)是從小到大的朋友,在筆者眼中,阿力是一個文靜、有自信,樂天的年輕人。聊天中得知,原來阿力父母在他升小學前已經離婚,他和姐姐被安排和母親同住,和爸爸保持穩定的見面。

相信閲讀此文的父母們和筆者一樣好奇:從小面對父母關係的破裂,并且來回父母兩個家之間,如何持守一顆童心,正面積極的成長。借此也要感謝阿力的善良和樂於分享,願意回應筆者的疑問,促成了以下的對話。

你如何理解父母的離婚﹖

「印象中在父母離婚前,他們經常吵架,但不知道他們在吵什麼。當時我會感到有點害怕,自己會自然地走開。記得一次他們吵得特別厲害,我和姐姐一起望出窗外哭,不開心為何他們吵得這麼犀利。到自己長大了,大概初中時間吧,父母才交待自己是因為性格不合,相處不到而分開。」

父母離婚後,你的生活是怎樣的﹖

「星期一至星期五我和姐姐與媽媽同住,星期六會到爸爸家過夜,星期日才返媽媽家;姐姐星期六、日都會到爸爸家,但不會留宿。我也會邀請朋友到爸爸家打機。其實都適應得好快,沒有覺得是爸爸媽媽離婚對我小時候帶來太大影響。」

面對父母離婚,你的心情如何﹖

「當時爸爸媽媽分別會問我遲些他們分開後,我想跟誰同住。當時我有很多疑問,不明白為何要分開住,亦不明白要按什麼準則去分辨應該和哪一方同住。每次被問到,我都感覺很不安和煩,不想去選擇,因為兩邊都不捨得,擔心選擇了一方便看不到另一方,對要做這決定感到一頭霧水。」

你覺得父母離婚對你有沒有什麼大影響﹖有否覺得自己成為父母間的夾心人﹖

「整體來說又不覺得有什麼大影響,可能爸爸和媽媽住得近吧……當時對離婚亦沒有什麼概念,不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不相同。」

「爸爸媽媽很少在我面前講對方的不是,最多是提起對方時,感受到他們會有些『炆踭』;他們亦不會要我代為傳話給對方,不會和我談及膽養費的問題,只會叫我平時要節儉一點,所以不太感受到自己成為夾心人。」

「所以,其實我一路都覺得自己和其他所謂家庭健全的小朋友有什麽不一樣,照樣開開心心的長大。這樣的生活一直維持到我中四,一天我帶朋友到爸爸家玩,發現爸爸在家心臟病發過身。」

真的很突然……面對爸爸的離開,你有什麼感受﹖

「我覺得爸爸很慘……記得小時候和爸爸同睡,他經常和我講我長大後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,和多點陪伴他,有時我會聽到他自己哭,我很心痛爸爸,覺得他常常自己一個人很孤獨,大時大節才有親友陪伴他……但當時我不知怎回應他,只能默默的聆聽。」

去年進入婚姻的你,一直抱著什麼期望或態度進入婚姻﹖

「哈哈……我覺得太太性格隨和又容易相處,我認為她能和我『幾夾』的。一直以來我都渴望和伴侶有長久的關係,不管是拍拖還是結婚;而結婚前亦用了較長時間,仔細去想清楚對方是否合適自己,以及結婚對大家來說是否為一件好事。」

阿力回首過去,雖然父母離婚的決定為他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傷痛,但可貴的是,父母並沒有要求或者期待阿力要站在父或者母的一方。避免了父母的角力,更無需陷入忠誠矛盾的痛苦局面。阿力很清楚的感受到「爸爸愛我,媽媽愛我」,也自在的擁有「我也愛爸媽」的信念,讓他在童年時仍能保持著一顆童心,只需要煩惱讀書和玩便足夠了。而成長至今,這個珍貴的童心依然提供著養分,幫助他面對成人世界的種種挑戰。

各位愛孩子的父母,你是否期待,20年、30年之後,你的孩子有機會談及父母的時候,很肯定自己是被愛的,也願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。請從今天開始,思考作為父母,又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,使他們免於處在夾縫之中,快樂在兩個家中成長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