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人相遇、相識、相戀,行街睇戲食飯誰付款?買禮物哄對方,物輕情義重,還是越捨得花錢代表越重視?
「你既錢係你既,我既錢係我既,分享係因為喜歡。」
到同居/結婚,住哪區?近返工/近父母?租金及生活費如果分擔?傢俬買全新/二手?
「你既錢係你既,但亦要考慮彼此和將來,分享係因為我們。」
孩子出世,私家/政府醫院接生?請陪月/家傭/自己照顧?需要搬到大一點的單位?儲蓄孩子的教育基金?讀私校/公立學校?
「大部份錢係我地既,分享係因為一家人。」
二人不知不覺一起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理財決定,過程中必定發現彼此的金錢價值觀是不同的。有些地方相似,互相吸引;又有些差異,互相學習磨合。到了大家共用的錢越多,加上有「我的」孩子時,往往爭吵就變得越來越激烈。大家出心都是為家庭好,只是如何做謂之好,看法不同,有時互不相讓,無法商量達成共識。
經營家庭、夫妻和親子情就像理財,當感情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和失望中慢慢磨滅,錢罌的錢花掉了。又沒能夠及時和好或再次重回親密,沒有放錢入錢罌儲蓄。最終二人越走越遠已經不想在一起了,花光錢罌內的錢了。
每一個經歷分手或離婚的人都帶著創傷,需要身邊人支持,重建自我。伴侶的關係結束,代表二人需要適應新的界線,大幅減少共用的資源。
「你既錢係你既,我既錢係我既,分享係因為子女」
難題來了,分居後的經濟壓力,實在難以期望對方會體諒。情已逝,好像就只剩下金錢和責任,百感交雜。在商討贍養費的過程中,有不少拉扯和內心的糾結。判令後,執行是否順暢亦影響了二人共享親職的關係。看到不少人正面對贍養費與探視的鬥爭,孩子痛苦地看著父母二人離婚後仍不斷爭執,不單影響孩子的人格和成長,更影響其對金錢的價值觀。原本家庭財務是父母負責面對和解決的事情,孩子不需亦不應該牽涉其中。相信很多家長也明白固中道理,只是未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決。
有見及此家福中心與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及親職輔導員合作,舉辦「贍養費你點睇?」家長意見聚焦小組 及「贍於理財」兒童為本離異家庭財務管理講座。讓家長們可以一起談談離異之後的理財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