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到了,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逗利是和吃美食吧?新年是一個歡樂和充滿祝福的節日,也是一個小朋友最能夠學習理財的好機會。新年期間,從親戚和長輩收到的利是(紅包),代表長輩們的祝福和鼓勵,這些錢無疑成為小朋友的零用錢或教育基金。這是大部分家長管理利是錢的做法,但更值得探討的是,到底小朋友是怎樣看待利是錢呢?
拿到利是後,等待到年十五才拆開,除了讓小朋友練習忍耐和學習計算總額,也是一個好時機看看孩子的金錢價值觀,他有沒有因為金額的多少而不開心?是否認為包得多,代表愛得多?那麼,家長你自己又怎樣認為呢?
收到錢無疑是開心的,但金錢是否直接與愛錫程度掛鉤?有時候長輩包得少了,可能是因為退休/失業/生病了,我們可以教導小朋友用同理心去諒解別人的處境,同時放下那份失望。另外,筆者曾見過有離異的家長,叫孩子不要收另一方家長的利是,說不稀罕;又或者另一方家長包得多,就說只是為了補償。這值得讓我們停一停,想一想,我們想孩子從中建立的金錢價值觀是甚麼?小小的腦袋可能會聯想到,金錢與吵架有關、「金錢真麻煩!一想就頭痛,我不想理財了」等概念。
建議家長教導小朋友透過新年逗利是學理財。如果孩子年紀尚小,可以教他將錢放入錢罌,建立儲蓄概念。小學時就可以開兒童銀行戶口,存款到更安全的地方並學習保護的方法。無論利是錢是收歸家長所有,還是全額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使用,也需要教他們不要急著花掉,而是要學會理財。理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錢,讓錢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。
以下是一些小貼士,讓家長教導小朋友如何透過利是錢學習理財:
分配比例:預先分配利是錢如何使用,決定要用多少錢來花費、存款、捐獻。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喜好來決定每個部分的比例。
設定目標:小朋友需要設定一些合理和可達成的目標,幫助他有動力和方向,知道自己要用錢做什麼。
記錄收支:家長可以陪伴小朋友記錄收到了多少封利是,每封利是裡面有多少錢,以及花了多少錢在什麼東西上。這樣可以幫助小朋友清楚自己的收入和支出,避免亂花或不知道錢去了哪裡。
分享與分擔:教育孩子金錢的界線,意指讓孩子思考自己的錢要與誰分享、分享的多寡;家長可活用實際生活事例陪伴孩子探討,例如:會不會用零用錢買糖果與好友分享?例如:家庭面對經濟壓力,需要收歸利是錢用作支付家庭開支等。家長可按小朋友年齡與他們討論如何合理地花錢,我們花錢的意願和意向等深層次分享。
父母可感謝孩子為家庭付出和分擔,並培養開口討論金錢的習慣,同時體驗理性平和的氣氛,例如:大家共識一下幾歲或具備甚麼能力和情況,孩子就可以自己管理利是錢等話題。過程中,互相分享想法,彼此尊重,讓孩子累積「講錢是不會傷感情」的經驗。
記住,利是錢不只是增值的重要基石,更是一種深層教育。
理財活動推介:(兒童小組 )理財小達人:誰吃掉了糖果屋? / (家長工作坊)「贍」於理財系列(1):如何令孩子懂得珍惜金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