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離婚,父母會感到挫敗,心中難免對對方充滿怨恨,認為要不是他/她,就無需經歷如此沉重的打擊。不論是剛剛經歷離婚,甚至時隔多年,這份縈繞心頭恨意,不單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的枷鎖中,也悄悄地侵蝕孩子。即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,成家立業,心中所刻畫的烙印依然隱隱作痛。
現年三十二歲的小超(化名),來自於離異家庭,父親在她就讀初中時,便因外遇而離家出走。兩年後,父母正式辦理離婚,小超從此便和姐姐,跟隨母親同住。期間一直和父親有聯絡。感謝小超毫不保留的坦誠分享,讓我們體驗,用孩子的眼睛,看待父母的離婚。
「當時我和姐姐也認同父母離婚,因為他們經常吵架,而每次吵架都像打仗般,會向對方互相投擲物品及亮刀。記得年幼時父親需長時間在外工作,只有周未放假,我每次都滿心期望一家人可以開開心心的一同渡過周末,可惜父母每次都是吵架收埸,所以當時都令我幾失望…」
面對父母辦理離婚,當時的你心情如何?
「心裡面會不開心…但因當時自己還年幼,覺得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會被重視,所以會自動封鎖自己的情感,覺得你們成年人想怎樣便怎樣吧,反正我不想理了。」
「反觀去看,我想當時最受影響的是我姐姐。記得在她考中文會考的前一晚,她突然接到警方來電,指我們父母在商埸打架,請她到警署保釋母親。我不知道這有否影響她的考試成績,但我相信對她考試前的心情一定有影響。」
「之後,姐姐在就讀預科期間被確診患有思覺失調。我們事後才知道,原來她一直未能接受父母離婚事實。一直以來,姐姐和父親的關係是特別親近和友好的,唯父親離家出走後,對姐姐的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,讓姐姐感到被背叛,質疑父親對自己的愛是假的,故此打擊很大,難以接受…」
父母離婚後,你多久可以見一次你父親﹖
「當時,大概一個月見一次面,每次都只是一同食飯便算了,有時候父親會表示自己沒空,隔兩至三個月才見一次。不過我覺得,見多少次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,每次見面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,我希望和他見面的時候他可以多點關心自己,而非每次只是訴說母親的不是,和申訴自己的經濟狀況如何多麼不濟,希望我可幫他轉達給母親知,降低贍養費金額。」
當父親批評母親的不是時,你的心情如何?你會怎樣回應他﹖
「我知道在離婚的事情上,所有人都會指責是父親的錯,故願意聆聽他說心事的人很少。因此,我即使不想聽,我也會嘗試去理解他…亦可能是當時我已『shut down』(切斷)了自己的情感,跳出來把自己當作外人而非她的女兒,所以我不但只會聆聽他的申訴,我還會和他一起分析。(小超笑著說)哈哈…有些朋友覺得我此舉是『變態』的,但我當時真的覺得沒有問題。」
回想過去,有沒有那一個片段是你最難過的﹖
「曾經有幾次,我和母親因生活瑣事而吵架,她指責說若早知道和我夾不來,便應一早安排我跟隨父親生活。我每次聽罷便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,發狂的打自己和揮拳打在牆上,有一次還不小心弄傷自己。」
當時你正在想什麼,會這麼激動﹖
「我不肯定是否因為他們離婚後,我對父親的敵意相比起姐姐少,所以她(母親)會講這些說話來刺激我。但從來和我關係最好、最親的是我母親,故要選擇的話我一定會選擇和她同住。我覺得她是我在世上最親和唯一可以依靠的人,我很害怕她會離棄我…我不想被遺棄…」
三年前成婚的小超,剛成為人母,經歷了種種的人生大事,是否就能擺脫離異家庭的孩子身份,走出來呢?
「在安排結婚禮儀的事情上,都令我和丈夫非常頭痛…例如應否安排他們同席坐、一同敬茶、一同拍照等都擔心會惹起某一方的不滿。
較深刻印象的是當日敬茶環節,我父母均已同意一同接受敬茶的。但當我丈夫先行向父親遞上茶杯時,母親竟然黑面,我們見勢色不對,所以到我敬茶時便先向母親遞上茶杯,以平息她的怒火。
即使到現在,我母親仍對我安排父親探望我和女兒感不滿,故此,我現時仍要左瞞右瞞的去作相關安排,真的很累人啊…(苦笑)」
今時今日的你,有什麼說話寄予離異父母呢﹖
「作為一個孩子,不論父母有什麼錯,孩子都會盡量去諒解父母、去愛父母,請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對方的不是,因為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。既然你們選擇離婚,請好好放下你們夫妻的角色,並好好履行你們父母的角色。」
事實上,你和孩子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,但孩子和對方的關係也是一生一世的。如果雙手緊緊抓住往日的怨恨不放,就很難張開雙手去擁抱孩子,擁抱自己的未來。而這些纏繞的舊恨,不單單讓孩子過分過早的成熟,失去本應該有的童真,帶著這份心傷,也讓童年變得敏感和艱難,長大成年之後,不理想的父母互動,仍然在製造新的傷害。相信這是愛孩子的你,最不希望見到的。
為了孩子,也為了自己,你願意放下怨恨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