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牙牙學語,家庭的概念已經如打椿一樣般,嵌入孩子的心坎。他們深知陪伴自己成長的,是疼愛他們的父母。可是,當有一日,父母的關係因為各種原因而走下坡,衝突連連,關係惡化,最後甚至決定離婚。面對家庭的巨變,有孩子曾形容「天都要塌下來」,又或是「世界變成了灰色」……可見,孩子的傷痛絕不下於他們的父或母。面對失去,孩子們的傷口也值得好好被照顧和明白。只是,這些幼小的心聲和細膩的需要往往在父母的衝突下消聲匿跡。
「當父母吵架時,他們像兩隻大老虎。」兒童甲說
「不要再說對方(另一方父/母)的壞話。」兒童乙說
「你們的吵架行為會令小朋友覺得是自己的錯。」兒童丙說
「我並不想走進父母的衝突中,有時候無可奈何。」兒童丁說
對於離異家庭來說,不少父母分開以後,為著不同範疇如照顧、金錢或相聚時間等,仍然存在分歧,從而產生彼此的猜疑、怨懟和控訴。由此而言,父母並沒有洞察,最令兒童傷痛的莫過於成為父母爭拗的磨心,也不察覺兒童慢慢因衝突而被捲入「忠誠矛盾」的漩渦中,令兒童成為「夾心人」,生活於父母衝突的夾縫中。「忠誠矛盾」是一種心理或行為上的形容。形容兒童面對父母互相謾罵或指控下,慢慢形成一種「揀邊站」、「兩邊不討好」的心理壓力。帶著這份心理壓力,兒童或許不能一致表達心裡的感受,不能由衷和獨立地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和關心;或許也要飾演一個「忠心的小大人」陪伴或保護父或母,甚至為父或母受傷害而犧牲自己的感受;又或要對父或母撒下一大堆謊言,甚至要用相聚時間之多寡來「懲罰」一方父或母。兒童面對著「忠誠矛盾」,既壓抑自己,也不能坦誠面對父母,最後,真正懲罰了自己。
"根據香港家庭福利會於2016年發表「香港離異父母共親職模式與子女身心健康的關係研究」顯示,45.8%的父母表示甚少有衝突,54.2%表示有時或常常有衝突。大部份父母(77.5%) 都表示父母雙方都沒有把孩子變成「夾心人」,但77.4%的受訪子女表示有時或經常感到要做「夾心人」。"
綜觀而言,兒童的成長與父母緊緊相扣,無止境的衝突只會為兒童帶來不必要的情緒壓力和傷害,影響他們的身心靈發展。有見及此,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中心的童拾曙光 —危機及離異家庭兒童介入計劃,特別設計一系列的教育、支援與治療項目,協助有需要兒童建立韌力和能力,學習面對由父母衝突或家庭關係危機所帶來的矛盾和壓力;也期望協助父母學習從兒童角度,明白子女成為「夾心人」的處境和其內心世界;同時推動社會人士對「兒童為本」價值的認識,關注兒童的聲音、了解他們的需要。
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們,離開夾縫中的左右為難,拾起天真與自由的曙光。